您当前的位置 : 站群网站发布  >  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  天津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徐志尧教授工作室  >  学术专著
眩晕病中医诊疗方案

内治法

一、肾气亏虚证

症状: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一)方药

1. 补肾和脉方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黄精、槲寄生、淫羊藿、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川芎、当归、地龙等。

【功    效】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主    治】肾气亏虚,上气不足,髓海失充所致眩晕,症见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健忘乏力,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尿频遗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虚弦。

【方    解】方中淫羊藿、黄芪、槲寄生填精益髓、补肾通络为君药;黄精、女贞子、杜仲滋补肝肾,配伍辛温之川芎,行气开郁,祛风活血,及甘寒入肾之泽泻,既能降泄肾气亏虚、气化不利而停聚之湿浊,又可制约温燥诸药化热伤津及发散药物耗伤正气之弊,补中有泄,散中有降,共为臣药;怀牛膝引血下行、当归补血活血、地龙清热熄风通络为佐药。全方使肾气得补,髓海得充,则眩晕自除。

【炮制品与处方应付】方中黄芪应为生黄芪,偏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牛膝宜为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

【随证加减】肾阴虚证加熟地黄、枸杞子;肾阳虚证加炮附子;痰浊偏盛加半夏、白术、槟榔;阳亢于上加天麻、钩藤。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二次。每次200ml-300ml。

【煎煮方法】诸药混合,置入煎煮容器内,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5厘米为宜,先武火煎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25分钟,滤出药液。第二次煎煮加水量超过药面1-2厘米,先武火煎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出并挤干药渣,合并两次药液混匀。

【特殊人群】本方因含地龙,过敏体质者遵医嘱慎用。

【禁    忌】合用降压药,防止血压降低过多。

【参考文献】

[1]叶定江,张世臣,吴皓.中药炮制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2版.

[2]郭金昊,刘益成,王静,等.运用补肾和脉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5):437-438.

[3]孙婧,党亚南,李蕊.补肾和脉方加减对中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管壁僵硬度影响[J].2018,24(17):1555-1561.

(二)中成药

1. 杞菊地黄丸

【药物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规    格】120s(浓缩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使用注意】

1.儿童及青年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2.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

3.用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 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运动员慎用。

【贮   藏】密封。

2. 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

【药物组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适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规    格】大蜜丸每丸重9g。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使用注意】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封。

3. 右归丸(肾阳虚证)

【药物组成】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规    格】小蜜丸每10丸重1.8g;大蜜丸每丸重9g。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 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使用注意】尚不明确。

【贮   藏】密封。

疗效评定标准:血压平稳下降,酸痛减轻,心悸气短症状好转。

二、痰瘀互结证:

症状: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1.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血汤加减

【药物组成】半夏、天麻、茯苓、白术、陈皮、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地龙等。

【功    效】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主    治】痰瘀互结证,症见眩晕,胸膈痞闷,痛有定处,脉络瘀血,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方    解】脾湿生痰,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治当祛痰化浊,活血通络。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为君药;赤芍、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当归活血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祛痰,为臣药;佐使以陈皮理气化痰,薏苡仁健脾利水,脾气顺则痰消,地龙通行经络,常与当归、川芎等配伍,行活血通络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祛痰化浊,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功。

【炮制品与处方应付】半夏为生半夏的矾制炮制品,去除毒性,燥湿化痰之功较强。

【随证加减】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以祛风止痛;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湿化饮。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二次。每次200ml-300ml。

【煎煮方法】诸药混合,置入煎煮容器内,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5厘米为宜,先武火煎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25分钟,滤出药液。第二次煎煮加水量超过药面1-2厘米,先武火煎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出并挤干药渣,合并两次药液混匀。

【特殊人群】本方因含地龙,过敏体质者遵医嘱慎用。

【禁    忌】本方活血化瘀类饮片较多,合用抗血小板西药制剂时需遵医嘱使用。

【参考文献】

[1]叶定江,张世臣,吴皓.中药炮制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2版.

[2]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第1版.

[3]郭世平,何鲜平,林秀美,等.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痰浊中阻型高血压60例[J],陕西中医,2016,27(7):797-798.

[4]安娟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痰浊型眩晕43例[J],江西中医药,2009,1(1):32.

(二)中成药

1.绞股蓝总甙片

【药物组成】绞股蓝总甙。辅料为碳酸镁、羟丙基纤维素、硫酸钙、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淀粉、微粉硅胶、硬脂酸镁、欧巴代。

【功能主治】养心健脾,益气和血,除痰化瘀,降血脂。用于高血脂症,症见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或脘腹胀满等心脾气虚,痰阻血瘀者。

【规    格】每片含绞股兰总甙60m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使用注意】

1.伴有其他严重的慢性病,或在治疗期间又患有其他疾病,应去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服药;

2.服药后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7.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闭。

2.血塞通片

【药物组成】三七总皂苷。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规    格】每片含三七总皂苷50m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片(50-100mg),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贮   藏】密封。

3.养血清脑颗粒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辅料为:糊精、甜菊素。

【功能主治】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肝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规    格】每袋装4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罕见皮疹,停药后即可消失。

【禁    忌】尚不明确。

【使用注意】

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低血压者慎用;

3.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封。

疗效评定标准:血压平稳下降,痰涎减少,瘀斑减轻或消失。

三、肝火亢盛证

症状: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一)方药

1. 调肝降压方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香附、佛手、夏枯草、炒栀子、黄芩、丹皮、菊花、钩藤等。

【功    效】清肝泻火,疏肝凉肝。

【主    治】肝气郁滞所致眩晕头痛,胁肋疼痛,情志易怒,面红目赤,口苦便秘等症。

【方    解】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香附、佛手理气疏肝用以为君,夏枯草、菊花、钩藤清热平肝为臣药,佐以栀子、黄芩、丹皮清热解毒泻火,诸药相合,共奏清肝泻火,疏肝凉肝之功。

【炮制品与处方应付】清炒栀子缓解了栀子寒性,有清热除烦泻火之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二次。每次200ml-300ml。

【煎煮方法】除钩藤外诸药混合,置入煎煮容器内,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5厘米为宜,先武火煎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25分钟,放入钩藤煎煮5-10分钟,滤出药液。第二次煎煮加水量超过药面1-2厘米,先武火煎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出并挤干药渣,合并两次药液混匀。

【特殊人群】无。

【禁    忌】无。

【参考文献】

[1]叶定江,张世臣,吴皓.中药炮制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2版.

[2]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3]张子有.调肝降压方对高血压肝火亢盛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R].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二)中成药

1、牛黄降压丸

【药物组成】羚羊角、珍珠、水牛角浓缩粉、人工牛黄、冰片、白芍、党参、黄芪、决明子、川芎、黄芩提取物、甘松、薄荷、郁金。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平肝安神,主治心肝火旺、痰热壅盛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规    格】大蜜丸,每丸重1.6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1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

1.腹泻者忌服。

2.气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失眠患者忌服。

【使用注意】

1.孕妇慎用。

2.服药期间忌寒凉、油腻食品。

3.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

4.本品不可整丸吞服。

【贮   藏】密封。

疗效评定标准:血压平稳下降,头痛易怒减轻。

四、阴虚阳亢证

症状: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一)方药

1. 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物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炒栀子、黄芩、牛膝、炒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等。

【功    效】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主    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症见头痛、眩晕;肝阳有余,化热扰心,故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

【方    解】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所致。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故证属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治以平肝熄风为主,佐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法。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

【炮制品与处方应付】清炒栀子缓解了栀子寒性,有清热除烦泻火之功。牛膝宜为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

【随证加减】眩晕头痛剧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若肝火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脉弦而细者,宜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二次。每次200ml-300ml。

【煎煮方法】诸药混合,置入煎煮容器内,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石决明需先煎20分钟后,与除钩藤外饮片同煎。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5厘米为宜,先武火煎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25分钟,放入钩藤煎煮5-10分钟,滤出药液。第二次煎煮加水量超过药面1-2厘米,先武火煎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出并挤干药渣,合并两次药液混匀。

【特殊人群】无。

【禁    忌】无。

【参考文献】

[1]叶定江,张世臣,吴皓.中药炮制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2版.

[2]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阮萍,廖华.天麻钩藤饮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 50例[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5):79-83.

[3]刘士举.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型 45 例疗效观[J].2014,15(1):43-44.

(二)中成药

1、天麻钩藤颗粒

【药物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盐制)、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主治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见上述证侯者。

【规    格】每袋装5g(无蔗糖)。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一袋(5g),一日3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使用注意】尚不明确。

【贮    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2、全天麻胶囊

【药物组成】天麻。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主治肝风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癫痫抽搐。

【规    格】每粒装0.5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6粒,每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使用注意】

1.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眩晕、头痛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封,置阴凉处。

3、清脑降压片

【药物组成】黄芩,夏枯草,槐米,磁石(煅),牛膝,当归,地黄,丹参,水蛭,钩藤,决明子,地龙,珍珠母。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清脑降压。主治用于肝阳上亢,症见血压偏高,头昏头晕,失眠健忘。

【规    格】薄膜衣片,每片重0.3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孕妇忌服。

【使用注意】尚不明确。

【贮   藏】密封。

疗效评定标准:血压平稳下降,心悸失眠症状减轻。

外治法

1、中药足浴

(1)夏枯草30g、钩藤20g、桑叶15g、菊花20g。上药制成煎剂,用时加温至50℃左右,浸泡双足,两足相互搓动,每次浴足20-30分钟,每日2次,10-15天为1个疗程;

(2)钩藤20g、吴茱萸10g、桑寄生30g、夏枯草30g,水煎取药液1500ml,加入食醋100ml,每天足浴3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

(3)钩藤15g、野菊花10g、夏枯草20g、川牛膝20g、赤芍20g、川芎15g、葛根20g、花椒10g,浸泡1小时后,大火煮开,小火再煮30分钟,后下钩藤,连水带药倒入盆中,水温40-45℃,赤足泡药中,浸过踝部,双足互搓,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3天,做第二疗程。

2、耳穴压豆

(1)常用穴:耳背沟、肝、心、交感、肾上腺;

(2)备用穴:耳神门、耳尖、肾;

(3)治疗方法:常用穴每次取3-4穴,酌加备用穴,以7×7mm的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于所选之穴,贴紧后并稍加压力,使患者感胀痛及耳郭发热。每隔2天换贴1次,每次一耳,双耳交替,15次为一疗程。

 3、穴位敷贴
(1)生大黄2g、生石决明5g、牛膝5g、冰片0.5g诸药为末,过600目筛,适量凡士林调为糊状;

(2)均匀涂于自粘性无菌敷料上,贴于双侧穴位上,每日1次,每次贴6小时,次日对时更换,15日为1疗程,可以连续2个疗程或以上;

(3)穴位:肝火亢盛证:曲池、风池、合谷、太冲;痰瘀互结证:曲池、合谷、丰隆、太溪;阴虚阳亢证: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肾气亏虚证:曲池、足三里、气海、涌泉。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北方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