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科,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后怕的病例:“医生,我昨天突然一边手脚没力,话也讲不清楚,但几分钟就好了,我就没当回事。”经过详细检查,我们告诉患者,您这是经历了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大脑给您发出的最严重的中风预警!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科普一下这个不容忽视的“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 什么是TIA?——一场“脑内预演”的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大脑短暂“缺血缺氧”——脑血管暂时被堵塞(比如血栓、斑块脱落),但堵塞时间很短(通常数分钟到1小时内),血管很快恢复通畅,所以症状会自行消失,不会留下后遗症。
但千万别被“短暂”和“无症状残留”迷惑:TIA患者在发作后7天内发生中风的风险高达10% ,部分人甚至在24小时内就会出现严重中风。它就像家里的电线“短路跳闸”,虽然很快恢复供电,但背后可能藏着线路老化的大问题,不检修迟早会引发更大事故。
关键区别:
· TIA: 血管“堵了,但通了”,脑细胞只是暂时“宕机”,没有永久性死亡。
· 脑梗死: 血管“堵了,没通”,脑细胞因持续缺血而坏死,留下永久性后遗症。
所以,TIA本质上是一次逆转的脑缺血,是发生严重脑梗死前最明确的警告信号。
二、 TIA的典型症状——来去匆匆,但刻骨铭心
TIA的症状与中风完全相同,只是持续时间短。记住“FAST原则”,1分钟就能初步判断:
- F(Face面部):单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比如笑的时候一边嘴角抬不起来,喝水时漏水;
- A(Arm手臂):单侧手臂或腿部无力、沉重,比如抬手时一侧胳膊抬不起来,握不住东西;
- S(Speech语言):说话含糊不清、表达困难,或者听不懂别人的话,比如想叫“家人”却说成“家仁”;
- T(Time时间):一旦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立刻记录发作时间,并马上拨打120!
除了以上核心症状,还可能伴有:
· 单眼或双眼的视物模糊、眼前发黑(一过性黑矇)
· 头晕、行走不稳,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 突发且无法解释的剧烈头痛
核心特征: 这些症状通常是突然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并能完全恢复正常。正是因为它“来去如风”,才最容易被忽视和侥幸放过。
三、 哪些人是TIA的“高危人群”?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一定要格外注意,定期做脑血管检查:
-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且控制不佳;
- 长期吸烟、饮酒,或经常熬夜、久坐不动;
- 有中风家族史,或已经出现过冠心病、房颤等心血管问题;
- 年龄超过55岁,尤其是男性(男性风险高于女性)。
四、 发生TIA,我该怎么办?——立即行动,而非等待观望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上述症状,即使它正在缓解或已经完全消失,请务必:
立即拨打120,或尽快前往有“卒中绿色通道”的医院急诊!
不要做的:
· 不要因为症状消失而觉得“没事了”。
· 不要自己在家观察或等待下次发作。
· 不要自行前往医院,最好呼叫救护车,因为在途中可能再次发作或加重。
在医院,医生会争分夺秒地进行评估,包括 神经功能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血管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和风险,并立即启动治疗。
五、 如何预防与治疗?——拆除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TIA的治疗目标是 预防下一次,尤其是致命性的中风发作。治疗方案基于病因:
1. 药物治疗是基石:
· 抗血小板治疗: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 抗凝治疗: 如果TIA是由房颤等心脏栓子引起,需使用抗凝药。
· 控制危险因素: 严格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是预防的根本。
2. 外科/介入治疗:
· 对于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可能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从“源头”上疏通血管。
3. 生活方式干预:
· 戒烟限酒
·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
· 规律运动
· 控制体重
结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命运给我们的一个宝贵机会。它用一次短暂而温和的“演习”,警告我们一场真正的“灾难”即将来临。抓住这个预警,就是抓住了预防中风的最佳时机。作为医生,我们见过太多因“侥幸心理”延误治疗的案例,也见过及时干预后远离中风的患者。希望这篇科普能让更多人重视TIA——记住,对身体的“小信号”多一分警惕,就是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多一分保障。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别犹豫,立刻帮他拨打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