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临床科室 行政科室 专家介绍 党的建设 科学研究 医学伦理 临床药理 人力资源 教育教学 护理天地 药事文苑
     医院介绍 联系我们 现任领导 大事记 院务公开 书记院长信箱
科学认识及正确应对癫痫
2025-07-22 11:09 发布人:脑康张春燕

揭开癫痫的面纱:不仅仅是“抽风”,科学认识与正确应对

在我们科门诊,常常会遇到因“癫痫”而倍感困惑和焦虑的患者及家属。很多人一听到“癫痫”,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倒地抽搐、口吐白沫”的骇人场景。事实上,这只是癫痫众多表现中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科学认识这个古老的疾病,撕掉误解的标签,学习如何正确应对。

一、 癫痫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导致的慢性脑部疾病。

您可以把我们的大脑想象成一个由数十亿神经元组成的精密“互联网”。正常情况下,神经信号有条不紊地传递,维持着我们的思考、感觉和行动。而当一小部分神经元突然“短路”,不受控制地猛烈放电时,就会像一场“脑内风暴”,干扰正常的脑功能,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核心要点: 癫痫是脑部疾病,发作是症状。一次发作不等于癫痫,癫痫的诊断通常需要至少两次非诱发性发作。

二、 癫痫发作,不止你想象的那一种

癫痫发作的形式千变万化,取决于大脑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和传播范围。

1. 全面性发作: “脑内风暴”波及全脑。
   · 强直-阵挛发作(俗称“大发作”): 这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患者可能突然意识丧失、倒地、全身僵硬(强直),随后出现四肢抽动(阵挛),可伴有口唇青紫、口吐白沫、舌咬伤或尿失禁。发作后常感疲惫、头痛。
   · 失神发作(俗称“小发作”): 常见于儿童。表现为突然的“发呆”,动作中止,眼神空洞,持续数秒即恢复,但对发作过程没有记忆。常常被误认为是“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
2. 局灶性(部分性)发作: “风暴”起源于大脑的局部区域。
   · 单纯局灶性发作: 患者意识清楚,可能感到一侧肢体麻木、刺痛,看到闪光、闻到怪味,或产生一阵莫名的恐惧、似曾相识感。
   · 复杂局灶性发作: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可能做出无意识的动作,如咂嘴、搓手、咀嚼、漫无目的地行走等,发作后对过程不能回忆。

重要提示: 并非所有“发呆”或“抽搐”都是癫痫。婴幼儿高热、低血糖、昏厥等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需由专业神经科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三、 遇见癫痫发作,我该怎么办?(急救指南)

记住,大多数癫痫发作会在1-2分钟内自行终止。您的正确施救至关重要。

【应该做的】

1. 保持镇静,守护在旁。
2. 确保安全: 轻轻将患者移至安全区域,移开周围的尖锐、坚硬物体。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患者侧卧,头部可垫软物。这样有利于口水流出,防止误吸。
4. 记录时间: 留意发作持续了多久。
5. 陪伴直至清醒: 发作结束后,患者可能困惑疲惫,请温和地安慰他/她。

【绝对不要做】

1. 不要强行按压肢体: 这可能导致患者骨折或关节损伤。
2. 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 包括筷子、毛巾、手指等。现代医学已明确,癫痫发作时不会吞舌,塞东西反而极易导致牙齿损伤、窒息。
3. 不要试图喂水或喂药。
4. 不需要人工呼吸(除非发作停止后仍无呼吸)。

【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拨打120】

· 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
· 短时间内连续发作,且意识未恢复。
· 首次发作。
· 发作时受伤、呼吸困难或孕妇发作。

四、 科学治疗,重掌生活主动权

癫痫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约70%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发作可以得到完全控制。

1. 药物治疗是首选: 确诊后,医生会根据发作类型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原则是:单药、小剂量开始,长期、规律服药。 切记不可自行停药、减量或换药,否则可能导致发作加重甚至癫痫持续状态。
2. 其他治疗手段: 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还可以考虑生酮饮食治疗(尤其对某些儿童癫痫)、外科手术、神经调控(如迷走神经刺激术)等。

五、 打破偏见,关爱从理解开始

癫痫患者除了承受疾病本身,还常常背负着“污名化”的社会压力。他们可以正常学习、工作、结婚生子,享受与常人无异的生活。

我们呼吁:

· 对患者: 树立信心,规范治疗,规律生活(避免熬夜、过度疲劳、闪光刺激、饮酒),您依然是生活的强者。
· 对公众: 请给予理解和尊重,在必要时伸出援手,您的平等对待是他们最需要的良药。

结语:
癫痫,只是大脑电路偶尔出现的一点“小故障”。通过科学的诊断、规范的治疗和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绝大多数癫痫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病情,重返精彩人生。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有相关困扰,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让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帮助。

友情链接
廉韵津沽 天津市卫健委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一附院          
内容声明:本站信息仅供给您做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您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津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1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 | 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