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再误解“老糊涂”: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
某天清晨,当你走进厨房,却发现母亲愣愣的站在水壶前——她忘记了如何烧水。这些看似偶然的“健忘”,可能是阿尔兹海默症悄然降临的信号。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记忆障碍、失语、丧失完成有目的复杂活动的能力、不能通过特定感觉辨识以往熟悉的物体、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它不是“衰老的必然”,而是一种需要被重视的疾病。据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就有1人确诊,且患病后生活质量会显著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二、早期信号藏不住:学会识别“预警信号”
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是渐进式的,早期干预能有效延缓病情,因此学会识别早期信号至关重要。如果身边老人出现以下表现,别忽视。
1.记忆“选择性遗忘”:对近期发生的事(如刚吃过的饭、刚放的钥匙)转眼就忘,却能清晰记得几十年前的往事。
2.日常任务“卡壳”:原本熟练的事突然做不好,比如不会用洗衣机、煮面条忘放调料,甚至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
3.语言表达“打结”:说话时频繁找词困难,比如想不起“杯子”的名字,只能说“喝水用的那个东西”;或理解别人的话有障碍,交谈时答非所问。
4.情绪性格“大变样”:原本温和的人变得易怒、多疑,或突然孤僻、抑郁,甚至出现无理由的焦虑、恐惧,性格反差明显。
5.判断力“下线”:对简单的事物判断失误,如雨天穿拖鞋出门、把废品当宝贝收藏,分不清好坏、对错。3三、科学应对第一步:确诊干预不迷茫一旦发现疑似症状,最关键的是“及时就医”。带 老人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通过认知功能评估、头颅影像检查(如CT、MRI)、血液检查等,由专业医生明确诊断。
目前虽无法彻底治愈阿尔茨海默病,但早期干预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1.药物干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可改善认知功能、缓解精神症状。
2.认知训练:通过玩拼图、读报纸、学简单新技能等,刺激大脑神经,维持认知能力。
3.生活调整:规律作息、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蛋白质、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等食物,如海产品、牛奶、瘦肉等)、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为大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