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中国中医药报》半版报道王保和教授传承易水学派思想,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事迹。
易水学派是金元时期形成的中医流派,因其开山鼻祖——金代医学家张元素的家乡河北易县而得名。出生在易县的王保和对发源于自己家乡的“易水学派”有着深刻的感情。38年前,在易县中医医院工作的王保和加入了由老中医王傑担任会长的易水学派研究会,成为了易水学派的传承人。当王保和进入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老师张伯礼曾对他说:“易水学派文化源远流长,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巨大,应该好好传承。”老师的话坚定了他传承易水学派的决心。此后,在从医道路上,他以精湛医术传承“易水学派”,以仁心仁术护航百姓健康。
数十年来,王保和深受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影响,在张元素的《内经》脏腑理论指导下,以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的学说将脏腑的生理、病理、辨证和治疗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辨证灵活,以常达变,结合临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经验。
王保和继承易水学派脏腑病机学术思想,发挥张伯礼院士“湿浊痰饮类病”学说,创造性地提出心血管疾病的三元论,即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病机以“心虚、肝郁、脾虚”为本,以“浊、痰、瘀”为标,创立“调神养心”和“扶正化浊”的治疗原则,提出芳香开痹、活血利水、益气温阳、补肾强心等诸多创新治法,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失眠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王保和教授说:“易水汤汤是我中医之路的滥觞,在数十年的求索后,我又用所学反哺家乡中医学派的传承发展,这是我一生的使命”。
稿件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