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临床科室 行政科室 专家介绍 党的建设 科学研究 医学伦理 临床药理 人力资源 教育教学 护理天地 药事文苑
     医院介绍 联系我们 现任领导 大事记 院务公开 书记院长信箱
教学成果展示
发布人:杜武勋工作室

一、使五运六气理论绽放于课堂之上

       为切实破解中医经典理论传承中的瓶颈,特别是针对被誉为“中医皇冠明珠”却因深奥难懂而令众多学子望而却步的“五运六气”学说,杜武勋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携手精心打造了《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应用》选修课程。此举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系统化、生动化的教学,架起一座贯通古今的桥梁,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保存与传递这份珍贵的学术遗产,更是为了引导中医学子穿透古籍的晦涩文字,深刻体悟并掌握其背后所蕴含的 、独具特色的中医整体观与动态时空观思维模式。

       在课程实施中,杜教授摒弃了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转而采用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课堂讲授艺术。他将五运六气理论中那套看似复杂枯燥、包罗万象的“气候-物候-病候”天地人三维动态关联结构体系,进行了匠心独运的梳理与提炼。尤为重要的是,他并非孤立地讲解干支推演,而是将深植于这套体系核心的诸多根本性学术思想,如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天人合一”整体哲学观、揭示脏腑功能随时间节律变化的“脏气法时”规律、体现阴阳离合盛衰的“三阴三阳”辨证框架、以及阐释万物生克依存关系的“五行生克制化”原理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总结、阐释与串联。杜教授通过结合具体的天时气候案例、物象变迁观察以及典型临床病候分析,将这些抽象深邃的理论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使学生得以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其运作机制和应用价值。

       这门课程的开设,堪称是中医经典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它有效降低了五运六气这一高端理论的门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显著提升了他们对中医原创思维精髓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杜武勋教授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的这一创举,不仅为培养兼具深厚理论基础与临床思辨能力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铺设了坚实的基石,更是为五运六气这一古老智慧的现代传承、研究深化及临床落地应用,做出了扎实而卓越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学术的繁荣与发展。

课堂剪影

大学课堂
二、将中医理论实践于临床教学
       杜武勋教授在中医教育中,始终秉持并强调一个核心原则:中医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临床实践。基于这一“理论服务临床”的明确方针,他在日常教学中格外注重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塑造与锤炼。杜教授深知,仅靠课堂讲授难以培养出真正会看病的中医师。因此,他突破传统课堂局限,将教学现场延伸至诊室,带领学生亲临真实诊疗环境。在这里,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他进行生动直观的“侍诊带教”,从望闻问切的四诊合参,到理法方药的辨证施治全过程,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抽象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临床能力,实现了理论学习与临床应用的深度交融。

诊室剪影

       杜武勋教授深刻践行着中医教育“源于经典、归于临床”的根本宗旨,其教学足迹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课堂出发,扎根于临床”的实践路径。他不仅活跃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园的讲台之上,系统讲授中医经典理论的精微奥义,更将教学的“主战场”延伸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繁忙的诊室之中。在这里,杜教授带领学生直面真实的病患,手把手指导他们将课堂所学的抽象理论——无论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还是辨证论治的精髓——在望闻问切、立法处方的临床实战中生根发芽。他始终强调,理论的价值在于服务于临床诊断,其归宿在于应用于有效治疗。正是秉承着这种“知行合一”的治学与育人思想,杜教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不断深挖浩瀚中医药宝库的智慧精髓,将古籍中的文字转化为解除病痛的良方。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不仅培养了大批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中医人才,更是在为祖国医疗事业添砖加瓦,为守护人民健康倾注着赤诚心血。

友情链接
廉韵津沽 天津市卫健委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一附院          
内容声明:本站信息仅供给您做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您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津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1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 | 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