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突然变得暴躁、情绪不稳定、行为过激、容易冲动,这是怎么了?你很可能“情绪中暑”了。
“情绪中暑”,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其诱因之一是高温。高温不仅会导致人的食欲减退,摄入的营养不均衡,人体还会因出汗增多、水分大量流失,导致电解质失衡,从而使大脑中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影响大脑神经活动。此外,蚊虫肆虐也会在一定情况下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同样也是“情绪中暑”的帮凶。
按摩+药膳,给情绪消消暑
(1)按摩劳宫穴
简便的取穴方法是,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即为劳宫穴。按摩劳官穴,既有清心除烦的功效,又可以治疗中暑。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左手按压右手劳宫穴,持续两分钟,对侧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持续两分钟。
(2)药膳宁心安神
可以多吃百合、莲子等具有宁心安神功效的食物,也可以自制荷菊饮——干薄荷8克、白菊花12克,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如感觉口干舌燥,可加入少许麦冬、玉竹、芦根等滋阴药物;出现小便黄、口腔溃疡,则可加入少许莲子心、淡竹叶等。
这四招,让你安然度夏
(1)静心养生
天气炎热,更要保持心境平和,以调养心神。可以适当进行冥想,想象一些能够让自己放松的景观和物品,也可以听一些能够放松心情的音乐。
(2)适当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此外,运动可以刺激相应区域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其他区域的活动,使我们忘记不愉快的事情。
(3)合理饮食
夏天,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此时应尽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防止上火。同时,应少食生冷食物。一方面,寒凉食物会伤及脾胃;另一方面,当室内使用空调后温度较低,而室外温度较高时,寒湿之邪容易通过皮肤毛孔侵入体内。若此时再贪凉饮冷,容易导致进入体内的邪气转为寒性,为身体埋下隐患。温度较高时,人体代谢增强,此时应适当补充营养,以抵抗炎热天气带来的影响。
(4)充足睡眠
情绪与睡眠息息相关,睡眠不足不但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更会使人心情急躁。因此,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尽量不要时而早睡时而晚睡。对于什么时候睡觉,《黄帝内经》中有“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描述,就是说我们应适当地晚睡早起。但晚睡最好也不要晚于11时,因为从晚上11时开始,肺脏气血开始回流,并储存精气。因此,夜间11时之前睡觉,有利于积蓄精气,调和阴阳,也有利于情绪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