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临床科室 行政科室 专家介绍 党的建设 科学研究 医学伦理 临床药理 人力资源 教育教学 护理天地 药事文苑
     医院介绍 联系我们 现任领导 大事记 院务公开 书记院长信箱
中医典故——“悬丝诊脉”的传说
2025-04-28 09:34 发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传说,古时因为宫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御医为后宫嫔妃或者高官女眷看病时,不能直接望、闻、问、切,只能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御医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俗称“悬丝诊脉”。

  如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太医医治后,病情却一直不见好转。大臣徐茂功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由于封建社会的礼教束缚,孙思邈便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同时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后,他便开始 “引线诊脉”,并成功地治愈了皇后。

  后来,有人专门请教过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老先生这一问题。他介绍说,悬丝诊脉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这些情况,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当这一切问完之后,太医也就成竹在胸了。

  可见“悬丝诊脉”虽有此事,却被古往今来的人们蒙上了过多的神秘色彩。如果医生事先不通过各种途径获知详细病情,那么不论他医术多高明,仅仅靠“悬丝诊脉”,也未必能有正确的诊断。从孙思邈“悬丝诊脉”的案例来看,也是如此。

友情链接
廉韵津沽 天津市卫健委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一附院          
内容声明:本站信息仅供给您做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您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津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1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 | 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