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大夫,我被红蚂蚁给咬了!火烧火燎的!”一天,一个女青年带着哭腔冲进诊室,手捂着脖子。“别着急,我看看。”女青年放下手,一片红斑肿胀赫然在目。“这不是红蚂蚁咬的,这是隐翅虫造成的。”“隐翅虫?那是什么?”
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目前已发现有250种以上,其中的毒隐翅虫有致病作用。毒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形小飞虫,有足3对,尾刺2个。此虫白天栖居潮湿的草地、稻田、菜园或腐木、石下等阴暗处,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有灯光尤其是有日光灯的地方成群飞行,7-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该虫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为一种强酸性的毒汁。该虫腹部的末端有肛门能分泌毒液,爬行时尾部向上翘起,末端常有一小滴透亮的液体,即为该虫分泌的毒素。当皮肤裸露,该虫夜晚落在皮肤上叮咬皮肤或虫体受压时可释放毒液,能引起皮炎。但多数虫体在皮肤上爬行时并不放出毒液,只有当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毒液沾染皮肤引起皮肤损害。
拍死毒虫后2-4小时皮肤上出现条索状红肿,逐渐有灼热疼痛感,约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水疱,多为透明的薄疱,有的发展为脓疱或灰黑色坏死,在皮损周围可出现鲜红色丘疹或水疱,呈点状或片状,常因搔抓因起鲜红色糜烂面。一般经1-2周后皮疹干燥结痂而愈,留有色素沉着或浅表瘢痕。
遇到隐翅虫后怎么办?不要用手直接捏取或拍击,应将虫体剥落在地用鞋踩死。一旦出现了皮炎,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皮肤,然后涂擦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若红肿明显或有糜烂面,可用1%-2%明矾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冷湿敷。若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
平日做好环境卫生,消除住宅周围的杂草、垃圾、消灭隐翅虫的滋生地。安装纱门纱窗或挂蚊帐防止毒虫侵入,睡眠时要熄灭室内的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