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站群网站发布  >  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  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  >  石建华教授  >  工作室动态
石建华教授典型医案

寒气上逆的反酸证(反流性食道炎)案 刘子强,男,32岁,职员,天津人,患者于自诉五年前运动后,一口气喝1大瓶可乐,数小时后剧烈腹痛,自觉脐下有气向上冲,剧烈呕吐,自用热宝后缓解,但此后间断发作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口中酸水泛滥,伴有胃脘胀闷不舒,心慌不安,形寒肢冷,经某医院诊为反流性食道炎,治疗后病情时好时坏。近二个月来,频繁发作,苔白腻,脉弦紧。属寒水上逆的反酸证,治温阳行水,理气降逆,张仲景《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加减,一诊7剂瘥。临证思辨特点:由下逆上,而有气、寒、水之别。气逆多由情志所引起,证候表现亦常有情志不能之状,寒水则由于阴盛或阳衰而引起。但气、寒、水三者又有密切的联系,水因寒凝,而寒水之逆又莫不因于气。故理气降逆为治疗本证的主要法则,可根据证候,结合使用。治以温阳行水,理气降逆,辨证精确,故效佳,17剂瘥。 患者间断发作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口中酸水泛滥,伴有胃脘胀闷不舒,心慌不安,形寒肢冷,苔白腻,脉弦紧。 初诊: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口中酸水泛滥,伴有胃脘胀闷不舒,心慌不安,形寒肢冷,近二个月来,频繁发作,苔白腻,脉弦紧。属寒水上逆的反酸证,治温阳行水,理气降逆,张仲景《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加减,一诊7剂而愈。 处方:茯苓20克,桂枝15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吴茱萸6克,法半夏12克,生姜9克。以水800毫升,先煮四味,取400毫升,去渣,分二次温服。7剂。   患者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口中酸水泛滥,伴有胃脘胀闷不舒,心慌不安,形寒肢冷,经某医院诊为反流性食道炎,治疗后病情时好时坏。近二个月来,频繁发作,苔白腻,脉弦紧。属寒水上逆的反酸证,治温阳行水,理气降逆,张仲景《金匮要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加减,苓桂甘枣汤,其证非奔豚气病,仲景已指明只是“欲作奔豚”而已。“脐下悸”多系水饮为患,临床时有所见,桂、苓通阳而降逆,甘、枣培土以制水,苓桂术甘汤之类方也。苓桂朮甘汤证治疗的辨证关键是“水气上冲”。 方中立桂枝为臣药。因桂枝的甘温化阳之力,能升能降,能阴能阳的双向作用,及温阳化气,温通血脉,调和气血等功效,在方中起主导作用。桂枝又是太阳经去寒解表的主药,它深入太阳经,开发腠理,去除表邪,振奋阳气,使经脉温顺调和。太阳经的温通,对督脉有振奋作用,因足太阳经行于督脉之旁,督脉又为阳经之主。而五脏六腑在后背各开出的俞穴,都立于督脉两侧,故督脉经气旺盛,能温通十二背俞,十二背俞各自向其脏腑传导温和之阳气,这对茯苓、白术、甘草运化痰饮湿邪,健补脾胃都非常有力。所以茯苓、白术离开桂枝的辛甘温热之力和能升能降,能阴能阳的双向作用,则力显单薄而不足;合入桂枝,则力如蛟龙入海。桂枝和茯苓虽都具升降功能和甘温之性,但茯苓不论多用还是少用,其浮降甘温之力远不如桂枝,其淡渗利水降浊之力则远远超出桂枝。而桂枝少用能升,中用能降,重用入肾补元阳和命门之火,误用则多烦多燥。用之得当,外能解肌去寒,内能化气调和阴阳。是开腠理,调和营卫,温阳化气,温通血脉,温补脾胃的妙药。 白术为方中臣药,借其苦能燥湿,甘温能温补脾胃,又能温通中州血脉,运化痰饮水湿,此药具土德最厚,能与金、木、水、火四脏交媾。与凉润药相伍,能补润肺脏,与升散药相伍,能补肝气,同镇静安神药相伍,能安心神,养心气,与滋阴药相伍,则补益肾中精血。故是生养金、木、水、火的妙药。 甘草在方中为使药,以其甘缓之力制茯苓淡渗不过,以其清泻之力,缓桂枝的辛温之热,以升浮施降之功,缓解白术的壅滞之性。故使者,外交也。经其使达,三药温顺平和,共尽相生相益去病康体之职。所以选甘草为使是明识也。因此药是众药使主,又能协调诸药,解百药毒。四味药配伍,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北方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