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临床科室 行政科室 专家介绍 党的建设 科学研究 医学伦理 临床药理 人力资源 教育教学 护理天地 药事文苑
     医院介绍 联系我们 现任领导 大事记 院务公开 书记院长信箱
消化科科研工作简介
2018-05-29 10:55 发布人:刘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在扎根临床的同时,注重临床与科研的结合,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确立了明确、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一:胃癌前病变的发病机理及中药干预治疗的研究

  本方向开展胃癌前病变的发病机理及中药干预治疗的研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取得成绩:

  1.国家自然基金“基于NF-κB/STAT3信号通路研究半夏泻心汤对胃癌前病变"微环境调和"的作用机制”;

  2.国家自然基金“半夏泻心汤调节胃癌前病变“菌-炎-癌”致病途径的Treg/Th17免疫失衡的分子机制”;

  3.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基于P13K/Akt信号通路探讨五丹胃福颗粒干预胃癌前病变粘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4.国家十一五重大课题:胃癌前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项目;

  5.天津市教委课题“胃安散对胃癌前病变调控基因P53 P16及HP的影响”;

  6.天津市卫生局课题“胃安散促进胃癌前病变胃粘膜免疫抗原成分的多源性作用”;

  7.天津市教委课题“健脾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P16基因甲基化的影响”;

  8.天津市卫生局课题“健脾益气对胃癌乏氧微环境HIF-1α调节机制的研究”

  9.天津市教委课题“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半夏泻心汤对PLGC粘膜微环境的影响”

  获奖1项: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西医结合对脾虚血瘀证胃癌前病变临床干预及作用机制研究

  拥有的特色中药制剂包括:保和颗粒、五丹胃福颗粒、胃速安散。

研究方向二: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毒热病因创新研究及治疗

  本方向开展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因创新临床研究及中医药的临床治疗。

  取得成绩: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于“以痈论治”胃癌前状态性疾病(胃溃疡活动期)“毒热”病因创新研究的子课题项目,并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研究方向三: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

  本研究方向开展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治疗肝硬化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肝硬化的病因病机,采用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健脾、养阴利水等方法拟定基本方,随症加减,以达到缓解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目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收到较好效果,中药穴位外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调膏,将其贴敷于治疗穴位上,中药穴位外敷除通过经络传导调节机体治疗疾病外,中药局部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机制。药物透皮吸收可避免胃肠道刺激、肝脏的“首关效应”,以及药物半衰期短、须多次给药等缺点,.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在肝硬化的治疗中,中医药具有整体调节作用,既有活血化瘀、抗肝纤维化、恢复肝功能作用,又能疏肝、健脾、补肾以标本兼治,疗效持久,穴位外敷具有给药方便、消减药物浓度峰谷现象等优点。因此,在肝硬化的临床治疗中应充分发挥中医特长,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取得成绩:天津市教委课题:基于肝肠轴理论研究茵陈蒿汤作用于TLR~4信号通路干预肝纤维化的效应机制

研究方向四:脂肪肝的诊断和中医药治疗

  本方向为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发生率呈增高趋势,据有关资料报道,成人患病率约为5%-9%。目前临床上对脂肪肝尚无满意治疗方法及药物。近年我院采用自己研制的中药制剂降脂抗凝颗粒、健胃消脂颗粒治疗脂肪肝、高脂血症,取得了良好疗效。方中有制何首乌、山楂、决明子、荷叶、神曲、麦芽等,将其有效成分适量且恰到好处的有效组合,通过作用于脂肪代谢的不同环节发挥调节有效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大量对照观察与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中成药。

研究方向五: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

  本方向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注重辨证施治,此外,在临证诊查之际,分清主次,辨明缓急,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初发或急性期,多属湿热蕴结,常见腹泻急性发作,肛门灼热,泻而不爽,里急后重,便后症减,以清热利湿治之;缓解期或反复发作者多为脾胃虚弱,肠道功能失调,常见大便稀溏,里急后重,便后症不减,以健脾益气治之。针对病变部位在直肠、乙状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我们采用口服中药结合自拟灌肠方治疗。灌肠药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可避免口服药因消化酶破坏药性,以及苦寒伤胃等弊端,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对肝脏的生化反应和对肝脏产生毒副作用,比口服给药吸收快,药物作用时间长,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目前,已有很多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在西医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在我科通过中药辨证论治口服及保留灌肠的治疗成功治愈。我们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探索出有效的方药,并进一步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六: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机制、疗效的研究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部分患者症状复杂,病情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

  取得成绩:

  1.天津市卫生局课题“基于H2S-肠道高敏-脑肠互动的IBS机制研究”;

  2.天津市卫生局课题“基于脑肠轴原理探讨半夏泻心汤对FD大鼠脑肠肽的影响”;

  3.天津市卫生局课题“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FD大鼠脑-肠轴网络系统的影响”;

  4.天津市卫生局课题“基于“脑肠菌轴”探讨痛泻要方对IBS-D菌群及肥大细胞的影”。

研究方向七:消化内镜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消化内镜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消化内镜专业作为一个新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本学科自2005年成立内镜室,内镜诊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内镜室拥有先进的电子胃镜、超细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和标准的胃镜、结肠镜检查室,可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目前开展的内镜技术如食管狭窄扩张术、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异物夹取、食管白斑病电切术、内镜下止血(喷洒止血药物、电凝止血、氩气止血、微波止血、钛夹止血、注射硬化剂止血)、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胃镜下胃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进新的技术如ERCP、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

  取得成绩:

  1.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新技术填补空白项目“定标活检技术在胃癌前病变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2.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新技术填补空白项目“内镜下喷洒白芨胶促进溃疡愈合及保护胃粘膜的新技术”。

  围绕以上研究方向,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8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参编著作2部。主编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参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项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胆道感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项目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功能性腹胀”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项目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肝肾综合征”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修订项目。

                                                                                                                                 

  

友情链接
廉韵津沽 天津市卫健委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一附院          
内容声明:本站信息仅供给您做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您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北方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1
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