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告通知    党员风采    党务宣传    廉政建设     学习交流    政工职评    共青团工作    工会工作
 
心有大我 爱岗敬业 争做黄大年式优秀教师
2017-10-13 10:18 发布人:李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今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你那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黄大年同志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贡献力量。8年间,他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不计得失、甘为人梯,为了国家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回顾黄大年同志58岁的生命历程,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践行着“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至”的报国之志,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

    他是科技报国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始终瞄准国际前沿进行创新创造。作为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短期内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7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研制成功,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

    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的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大型项目评审中的最高评价。这个评价表明,中国重型探测装备技术研发获重大突破,实现跨代研发的设计目标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

    2009年12月24日,平安夜,长春大雪,一架民航班机缓缓降落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18年的英伦生活,黄大年“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6天后,黄大年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那时,国内顶尖科研单位的许多橄榄枝,都向黄大年抛来,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母校,因为那是他梦想出发的地方。“康河留下了我的眷恋,而地质宫刻有我的梦想。”

    出租车司机刘国秋说,黄大年经常坐的航班是CZ6180,这是晚上11点从北京起飞的航班,凌晨1点左右抵达长春。之所以让刘国秋印象深刻,是因为“这是最晚到长春的一趟飞机。”坐这趟航班,可以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但代价是,黄大年回来后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曾经因为一次会议有人迟到,愤怒的他当场摔了手机。他曾经坦言:“我有时很急躁,我无法忍受有人对研究进度随意拖拉。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

    “他总觉得,自己在国外那么长时间,回来了要把这些时间补给国家。”一名学生回忆。

    “他总说自己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只有国家利益。”科研助手于平说。

    这解释了为什么黄大年那么“拼命”工作。“他太知道中国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同世界的差距了,他急切地希望中国追赶的脚步可以快一些!”黄大年的科研助手于平说。

    推动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是黄大年的志向和担当。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见贤思齐、贵在行动,让我们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实现“两个一百你那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2016年11月28日,黄大年由北京前往成都开会,在飞机上突发疼痛至休克,下飞机简单处置后,第二天又出现在会场。12月4日,他在长春做完检查后,又急着赶去北京出差。12月8日,他被大夫催着住进了医院。第二天开始,他又有计划地叫一些学生来病房,布置学习任务、安排工作计划。

   “每天晚上两三点睡,没有周末,没有周日。一天休息五个小时,有时只休息3个小时。中午打个盹儿,十几分钟不到半小时,有时周末能补半天觉。”黄大年曾如此向人讲述自己的作息。 

    开展项目研究的办公室在吉林大学一座被称为“地质宫”的老建筑内,自从2009年黄大年来到这里,每天都会有一盏灯一直亮到凌晨两三点钟。如果哪一天没亮,那一定是他出差了。

    在黄大年的办公室里,靠北侧的墙上是一块巨大的记事板,上面的日程表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安排。7年间,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最多的一年160多天。出差回来,不论多晚,他不是先回家,而是又一头扎进办公室。

    2016年元宵节在办公室加班到午夜的黄大年,发了一条朋友圈:“办公楼内灯稀人静,楼外正是喜气洋洋。我们被夹在地质宫第5层,夹在‘十二五’验收和‘十三五’立项的接合部,夹在工作与家庭难以取舍的中间。”

    2017年元月的吉林长春,寒风凛冽。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姚立华匆匆走进录音棚,专门为一个人录制一首歌曲。音乐响起之前,她这样默念着:“今天我要为您把《我爱你,中国》再次唱起,用歌声把您和我们留学人员共同对祖国的爱传递下去。” 1月8日,黄大年永远地离开了,年仅58岁。

    几年前的一次吉林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上,姚立华演唱了这首歌。一曲终了,一位个头不高、身材微胖的人走过来一边和她握手一边说:“这首歌让我感动,我们常年在国外的人,对祖国的爱很深很深。”她能看出来,这位老师刚刚流了泪。

    这就是黄大年,一个听到《我爱你,中国》就会热泪盈眶的海归赤子。

 
内容声明:本站信息仅供给您做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您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书记院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