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临床科室 行政科室 专家介绍 党的建设 科学研究 医学伦理 临床药理 人力资源 教育教学 护理天地 药事文苑
     医院介绍 联系我们 现任领导 大事记 院务公开 书记院长信箱
田芬兰教授谈心痛病预防及日常调护
2014-10-11 14:19 发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预防为主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中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金匮要略》中也记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称此类医生为上工。这些是预防为主的理论基础。这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未病先防,即使人体阴阳平和,气机调顺,身体健康,不被疾病困扰;二是得病之后,应防其传变,影响其他脏腑,预防合并症的出现。田芬兰教授反复强调,心病的病因繁杂,诱因很多,危害极大,应以预防为主。在日常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饮食调节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饮食失宜则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饮食而致病,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饥饱失常、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

1.1饥饱失常:饮食以适量为主,饥饱失常就会发生疾病。过饥则摄入不足,以致气血生化之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久之则食少而为病。同时,气血衰少则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易于继发多种疾病。虽然心病的患者饮食过后易于发病,但也不应该由此惧怕。应提倡心病患者少食多餐,以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

    过饱即饮食过量,超过了机体的消化能力,也会导致脾胃的损伤。脾胃运化功能下降,导致痰浊内生,津液不能输布,也是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过食后腹压的增加,也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的加重,导致心绞痛的发作或心衰的加重。

1.2饮食不洁:由此导致消化道功能的病变,液体的丢失,体液量不足,也能加速疾病的恶化。

1.3饮食偏嗜:饮食要有调节,才能起到全面营养人体的作用。任其偏嗜,则易引起部分营养物质缺乏或过盛,导致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从而发生疾病。

如盐的摄入过多,易导致高血压。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易导致高血脂症。这些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过食甜食易导致糖尿病或加重糖尿病,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损伤也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2.忌烟

吸烟能导致动脉硬化,吸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要做好宣传工作,劝告患者忌烟,使大家都能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

3.动静结合,生活规律

正常的劳动有利于气血疏通,增强体力,不会致病。只有在过劳过逸的情况下,才能成为致病因素。《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劳动过度则耗气,可见气少力衰,四肢困倦,懒于言语,精神疲惫,动则气喘;若思虑过度,即劳心太过,又常使阴血暗耗,心神失养,而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过度安逸,完全不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亦会使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凝滞,脾胃功能呆滞,机体抵抗力降低,除可导致食少乏力,肢体软弱,精神不振外,还可继发其他疾病。

汉代华佗创造了五禽戏,此后的太极拳等运动方式,适合于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日常锻炼,可以改善其血液循环和心脑功能,有利于心病的治疗和康复。

4.情绪调节

人的情志活动和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外界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作用于有关的内脏才能表现出情志的变化。强烈的或持久的精神刺激,都会导致人体气机逆乱,阴阳失去平衡而发生疾病。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会”。情志的异常变化,首先影响心脏的功能,然后影响其他脏腑,出现种种不同的功能失调。《灵枢·口问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病患者必须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气机调畅,气血平和,避免疾病或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5.气候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气候变化。人们逐渐适应了它们的变化特点,对它们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正常的六气不易于致病。只有气候异常急骤的变化或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心病患者大多在忽冷忽热等气候的剧烈变化时易发病。所以每当季节交替或有不时之气时,特别应注意养护,尤其应在此时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

6.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逐渐增加。在达到一定年龄程度时,更应做好预防心病的工作。只有提高了人们的重视程度,才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进展恶化。

7.早期鉴别、诊断、治疗

这是“治未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患病之后要及时就诊,明确诊断,规范治疗,以免病情贻误,进一步恶化。

7.1心痛病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为心前区痛,如果一旦出现症状,正确的辨证是正确治疗的基础。临床可根据心前区痛的性质辨证,心痛有闷痛、刺痛、绞痛、灼痛、隐痛之别,临床须结合伴随症状辩明证型。

7.1.1闷痛 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痛,闷重而痛轻,无定处,兼两胁胀满疼痛,善太息者属气滞者多,兼见多唾痰涎,阴天易发作,舌苔腻者属痰浊为患;心胸隐痛而闷,由动而发,伴气短心悸者,多属心气不足之怔。

7.1.2灼痛 总由火热所致,伴有烦躁、气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痰热;若心阴不足,虚火内炙,多伴有心悸眩晕,舌红少津等阴虚内热之证。

7.1.3刺痛 由血脉瘀塞引起的心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或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7.1.4绞痛 疼痛如绞,遇寒而发,得冷加剧,多伴畏寒肢冷,为寒凝血脉所致,亦有因阳虚,阴寒内盛乘于阳位所致。

7.1.5隐痛 时作时止,缠绵不休,动则多发,口干舌淡红少苔,脉沉细而数,多为气阴两虚。

7.2如果心痛不能有效地控制,有可能进展为真心痛,病情将更加危重和凶险。辨真心痛的顺逆更为重要,治疗的关键在防厥、防脱。

7.2.1无论阳虚、阴虚的真心痛都可以有厥脱之变,但阳虚者更多见。

7.2.2精神萎靡和烦躁是真心痛常见的精神表现,如果精神萎靡逐渐发展,或烦躁不安逐渐加重,应充分注意,如出现神识模糊或不清,则病情更危重。

7.2.3真心痛患者大多有气短,要注意观察其变化,若气短逐渐有加重之势,或见喘促则病情严重。

7.2.4动则汗出或自汗是真心痛的常见症,如果汗出增多,须防止发生厥脱之变。 

7.2.5剧烈的疼痛可以致厥,若心痛剧烈而持续不缓解,应防其变。

7.2.6手足温度有下降趋势者,应注意厥脱的发生,如四肢逆冷过肘而紫青者,表明病已危重。

7.2.7舌苔变化可帮助分析正邪两方面的发展,如果舌质越来越胖,舌苔越来越腻,或越来越光红而干,都要注意防范厥脱的发生。

7.2.8脉象 逐渐变大、变细、变无力、变快、变慢、变得不均匀者,表示正气越来越弱,应注意防范厥脱的发生。

一旦出现如上逆象,有厥脱的危险,应尽早投以益气固脱之品,以防其变。 

友情链接
廉韵津沽 天津市卫健委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一附院          
内容声明:本站信息仅供给您做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您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北方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1
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