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公告 就医指南 临床科室 行政科室 专家介绍 党的建设 科学研究 医学伦理 临床药理 人力资源 教育教学 护理天地 药事文苑
     医院介绍 联系我们 现任领导 大事记 院务公开 书记院长信箱
邵祖燕教授调升降治脾胃
2014-08-06 11:49 发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属医院

  邵祖燕教授为内科脾胃病专家,从医50年,宗《内经》、《伤寒论》之旨,承东垣、叶桂之说,对中医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脾胃之升降理论独具见解,认为脾升胃降,升降有序是脾胃生理之特性,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理之关键,主张以调升降为纲,贯穿整个脾胃病的治疗,擅用五磨饮子双向调节,临床疗效显著。

  1生理特性,脾升胃降,升降有序

  升降出入是体气机的基本形式,脾胃同居中焦,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正常输布。“降浊”是指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行小肠,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将浊者由大肠传导而出。故脾升、胃降,两者概括了整个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和排泄的全过程,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1胃主通降,以降为和《灵枢*平绝谷》曰“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素问*五脏别论》亦有“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之说,这种虚与满或实的更替变化特点,即体现了胃腑的从上而下,以降为顺的运动过程。“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只有胃气和降,才能保持腑道通畅,传导正常。故《温热经纬》曰“盖胃以通降为顺”。通降体现了胃气的生理特点。

  1.2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素问·厥论》有“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问*经脉别论》亦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正常吸收并上归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周身。故升是脾气的运动特点,升清是脾运化的结果。

  脾升胃降协调平衡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环节,胃之通降赖脾之运化,脾之运化升清又赖胃之受纳和降,升降有序,气机调畅,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水谷之糟粕得以下行,从而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之正常生理功能。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2病理关键,气机不调,升降失常

  脾胃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者相反相成,维持着气机升降出入之协调平衡。若因四时气伤,起居失常,情志失调及饮食劳倦等损伤脾胃,或脾胃本虚均可致脾胃枢机不利,气机不调,升降失常。在胃则气机郁滞,通降失职;在脾则运化失健,清气不升。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序,传导障碍,出入不利而出现种种病证。

  2.1胃气郁滞,通降失职胃为水谷之腑,喜通利而恶壅滞,降浊是受纳的前提,胃气和降则胃肠纳化传导正常,出入平衡。若胃腑受邪,气机郁滞,通降失职,则传化物异常,出入失衡病患由生。胃失通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胃气不降和不降反逆两种情况。胃气不降在上则为噎膈不通,纳食不进;胃气郁于中则为脘腹部胀满疼痛,胃气滞于下则为便秘、腹胀、少矢气等症。若胃气上逆则可见恶心、呕吐、嗳气、呃逆、泛酸、呕苦、口臭及反胃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灵枢*胀论》曰“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2.2脾运失职,清气不升脾胃生理相连,病理相关,脾脏受邪或胃病及脾,皆能影响脾之运化和升清,使脾运失健,升清障碍。一方面因胃失和降累及于脾则水谷不化精微,致湿浊内生,清浊相混,浊气不降,而清气不升;另方面,湿邪困脾,脾运失职,又可影响胃之通降,致纳化失常,升清乏源。同时,清气不升,日久脾气失养则可出现脾气不升反陷之证。脾不升清在上则为眩晕、神疲;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于中则为脘痞堵闷、腹满;清浊相混并走于下则便溏、腹泄;若脾气下陷则可见滑脱不禁、久泻脱肛、或内脏下垂等症。

  临床上胃病脾病每多互传,胃气不降则有碍脾之运化、升清,脾运失职亦可影响胃之通降、受纳,终至脾胃同病为临床多见。脾胃升降失调,纳化失常,燥湿失济,日久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湿积成痰化饮,久病入络及血,导致“食积”、“湿滞”、“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丛生,从而加重病情,使升降之机更为逆乱。

  3治疗核心,调升降为纲,贯穿始终

  脾胃之病,寒热虚实,宜燥宜润,宜补宜泻,宜升宜降故当详辨,而其中“升降”最为关键,升降之枢得复,气机通畅,则纳化常,出入调,清气升,浊气降,生化有源,邪有出路,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而诸症可瘥。

  临证治疗,又当细察升降失调之主次,在脾在胃之偏重,或脾胃分治,或脾胃合治,或以降为主,或以升为重,或升降并调。立法用意皆在于以降助运,以升复降,升降相因祛邪愈疾。同时宜注意治胃不忘运脾助化,治脾不忘开胃消导,脾胃同调,升清降浊。

  3.1调胃以理气通降为主适用于胃气不降,气机郁滞,腑气失通及胃气上逆等证。具体应用又有不同,如兼肝气郁滞者,则宜疏肝理气通降;食积停滞者,则消食化积通降;湿浊中阻者,则燥湿和胃通降;腑气壅滞者,则泻腑导滞通降;血瘀阻络者,则祛瘀活血通降;郁热者,则清热散郁通降;寒滞者,则温中散寒通降;阳虚者,温阳益气通降;阴虚者,滋阴益胃通降等等,总以顺应胃之生理特性“宜降”、“以通为用”、“以通为补”为宗旨。

  3.2调脾以助运升清为宜适用于脾失运化,清气不升或脾气下陷之证。脾气不升,浊气不降,湿浊内阻者,治宜健脾助运,化湿升清;脾气不升,清气在下者,则宜健脾助运,固涩升清;脾气下陷,久泻滑脱者,则宜温中助运,固摄升提等等。用药总以辛通流动为主,不滥用滋腻呆补,以免壅脾滞气碍运,处处顺应脾之“喜燥恶湿”、“喜温恶凉”、“以升为健”、“以运为补”之特征,脾得健运,清气升,生化有源,不补而自补矣。

  3.3脾胃同调,升清降浊适用于脾胃合病,升降逆乱,清浊相混,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健脾和胃,升清降浊,以平为安。

  4擅用五磨饮子,疏理气机,双向调节

  五磨饮子由木香、沉香、乌药、枳实、槟榔5药组成,原方主治气厥(《医便》),后世医家多用来治胀除满。方中木香调气、沉香降气、乌药顺气,3药气味辛通,入脾胃肠经,行郁调气,畅达气机。枳实专主降气,长于破滞气,行痰湿,消积结,除痞满,为脾胃气分药;槟榔味厚而沉,体重而实,沉实主降,专坠诸药,导中、下焦结滞之气。5药合用降气破滞除逆,能使滞气消,逆气降,浊气除。导师临床擅用本方作为理气机、调升降的基础方,认为本方不仅善降逆气,适用于胃气不降之气滞、气逆证,而且经过适当的配伍与炮制,可用于升降失调及脾气不升之虚实夹杂证。

  导师认为本方双向调升降的关键在于枳实、槟榔2味,临床若用于胃失通降之实证,则槟榔、枳实生用,专主降气破滞;若用于脾胃失和、升降失序者,则槟榔宜炒焦用,枳实改用枳壳,以缓和其破气之性,而具消导之功,以平调气机之升降;若用于脾不升清,运化无权,脾气不升之虚实夹杂,或以虚为主者,则槟榔宜炒炭用,旨在消其破滞之力,而增其收敛之功,枳壳炒用,更增其和缓升提之性。故本方经适当配伍及炮制,可改变药性,适用于脾胃升降失调所致诸证。临床具体运用,可根据病情之变化、虚实寒热等兼证之不同,随证配伍。如以胃气上逆为主者,则应加强镇逆下降之力,可加赭石、旋覆花、丁香、柿蒂等;若脾气下陷,滑脱不禁者,则宜加固摄升提之药,如益智仁、诃子、肉豆蔻、补骨脂,甚则赤石脂、罂粟壳等。若兼气郁重者,加郁金、青皮、紫苏梗或金铃子散;食滞者,加鸡内金、生炒麦芽或保和丸;湿阻者,加藿香、半夏、砂仁或平胃散;血瘀轻者可加丹参饮,重者加失笑散及降香、血竭等;郁热者加小陷胸汤;寒滞者加良附丸;阳虚者加附子、干姜、桂枝;阴虚者加石斛、麦冬、沙参;血虚者加黄芪、当归;气虚者加太子参、西洋参等等。临床上述兼证常夹杂出现,或相互转化,治疗总以调升降为纲,配合扶正祛邪,灵活运用,切中病机,提高疗效。

友情链接
廉韵津沽 天津市卫健委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一附院          
内容声明:本站信息仅供给您做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您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北方网 备案序号:津ICP备14000208号-1
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